她拒绝美国队高薪挽留,回国执教,与郎平是好闺蜜,如今功成身退
李琰因出色的表现被提拔到牡丹江体工队,并在丁自来教练的指导下开始了更为专业的短道速滑训练。可命运似乎开了个不小的玩笑,一次比赛中,李琰因为失误撞上了赛场的挡板,瞬间传来剧烈的疼痛,她感到骨头断裂的声音。看到露出骨头的伤口,鲜血顺着伤口涌出,眼泪不由自主地滑落。那一刻,她仿佛还未起步,就被迫遭遇了人生的挫折。腿部膝关节断裂,无疑是对运动员的一次重大打击,有人认为她的职业生涯可能就此结束。然而,李琰并没有放弃,她咬牙接受了手术,医生为她缝合了47针。手术后,她在病床上躺了20多天,脑海中唯一的念头就是——我一定要重新回到赛场。
一年后,凭借顽强的毅力,李琰重新回到了赛场。在全国比赛中,尽管第一轮就被淘汰,但她并不气馁。她说:“我的腿还没有完全恢复,但我依然滑完了500米和1000米,如果给我更多机会,我还会继续挑战。”凭着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李琰的进步之路越来越快。1987年,她终于加入了国家队,从此进入了更为严苛的训练阶段。
1988年,李琰参加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冬奥会——卡尔加里冬奥会。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秀,她不仅没有感到恐惧,反而展现出了无畏的精神。比赛时,她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冲向终点。当她飞跃终点时,全场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响起,李琰的名字第一次被世界知晓。尽管只是表演赛,但李琰打破了1000米和1500米的世界纪录,成为了中国短道速滑历史上的开创者。
四年后的1992年,短道速滑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李琰满怀信心,希望为中国队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然而,在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李琰和金牌得主只差了微弱的距离,最终遗憾获得银牌。这是中国短道速滑历史上首枚奥运奖牌,李琰因此一举成为了国人关注的焦点。
然而,李琰的退役时间比她预期的要早。1994年,她提前结束了自己的运动员生涯。离开赛场后,李琰进入了大学深造,并成为了一名普通职员。尽管她的生活看似平静,但她心中始终无法忘记冰雪赛道,最终,她再次回到她深爱的短道速滑事业。1999年,李琰受邀前往斯洛伐克担任短道速滑队的主教练,虽然这是她的首次执教,但凭借她多年积累的经验,她迅速获得了众人的尊敬,带领队伍在欧洲锦标赛上创造了佳绩。
2003年,李琰转战美国,担任美国青年队教练。她的执教才能再次展现,短短三个月,她就带领美国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最终成为美国国家队的主教练。她的目标是2006年都灵冬奥会,为美国队争光。而她的努力也没有白费,美国队在都灵冬奥会上成功突破了韩国队的强大统治,夺得了500米金牌。就在此时,李琰的心中有了一个决定——回到中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