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杯”北京市业余围棋锦标赛落幕
原标题:“晚报杯”北京市业余围棋锦标赛落幕
“晚报杯”2021年北京市业余围棋锦标赛公开赛于昨天圆满落幕。4个小组排名第一的选手童弋航、王鋆儒、侯柏川、陈唯恒获得了代表《北京晚报》参加第35届“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的资格,他们4人将与白宝祥、孙宜国一起组成北京代表队。少年组的前12名棋手获得了参加首届“晚报杯”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的资格。
参加全国赛阵容产生
“晚报杯”北京市业余围棋锦标赛的前身是“晚报杯”业余围棋选拔赛。这项由《北京晚报》主办的赛事一直是“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北京地区的选拔赛。从2019年起,赛事得到北京棋院和北京市棋牌运动协会的支持,更名升级后已成为北京地区规格最高的业余围棋比赛。今年7月,“晚报杯”北京市业余围棋锦标赛率先进行了资格赛,经过6天的比赛,在1318名参赛棋手中,有309人升段成功,升段率达到了23.44%。
完成资格赛后,“晚报杯”北京市业余围棋锦标赛举办了公开赛。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此次公开赛减少人数,压缩赛程,总共有96名棋手参加,所有比赛都在一天内完成,所有人员进入比赛场馆全程科学佩戴口罩,赛场内禁止饮食。由于参赛名额非常宝贵,本着先到先得的原则,许多棋手早早地守候在电脑前,等待网上报名通道一开启就立刻抢报,获得资格让他们非常高兴。本次比赛设有4个组,每组24名棋手,共5轮积分编排。4个组的参赛人员均要求为北京籍。首次设置的少年组要求参赛者在2006年1月1日以后出生,性别不限,围棋等级业余5段以上(含)。另外3个组为公开组,参赛棋手年龄不限,性别不限,要求围棋等级不低于业余1段(含)。
经过一天5轮的赛事,96名棋手总共进行了240场比赛,产生最终排名。童弋航、王鋆儒、侯柏川分获3个公开组的第一名,少年组的第一名由陈唯恒获得。这4位棋手都是5场比赛全胜,展现出了很高的水平。根据规则,4位小组第一名获得了参加明年“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的资格,他们将与白宝祥、孙宜国一起组成第35届“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的北京代表队。
首次设置少年组组别
少年组是本次比赛新设置的组别,创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北京地区喜爱围棋的青少年创造更多提升的机会,所有参赛者都在15岁以下。少年组的第一名与公开组第一名有同等待遇,都能获得“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的参赛资格,这将成为一个惯例,让京籍的小棋手多一个参加全国顶级业余赛事的机会。12岁的陈唯恒成为“晚报杯”首位少年组第一名,上初一的他是从上小学开始接触围棋的,那时他参与了“围棋进校园”的活动。凭借着在围棋上的天赋,陈唯恒达到了身边“没有对手”的状态,选择去更高水平的围棋班学习。闲暇时,他会到围棋爱好者聚集的茶馆,与年龄达到“爷爷级”的棋手切磋,一下就是一整天。陈唯恒曾代表其它队伍参加过“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排名在百名开外。这一次从选拔赛中胜出,能够代表家乡参赛,陈唯恒非常开心,希望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并在与高手过招中取得进步。
未成年选手占八成以上
除了陈唯恒能参加“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之外,此次少年组前12名都获得参加首届“晚报杯”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的资格。设置这一全新的赛事就是为了给青少年棋手成长锻炼的机会,“晚报杯”围棋赛创始人吕会民在介绍业余围棋界现状时表示,老一代棋手渐渐退出,中生代棋手数量不多,急需新一代的棋手迅速成长,“创办‘晚报杯’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就是为了培养后备力量,争取用三五年的时间培养出一批尖子选手。”
据本次赛事的裁判金同实介绍,纵观此次96人的参赛名单,未成年人占到了8成以上,证明北京围棋有着雄厚的新生力量,在年轻人中有着很好的基础。此次获得公开组第一组头名的童弋航也只有12岁,反映出青少年选手中不乏高手。
在颁奖仪式上,京报集团体育新闻中心主任袁虹衡公布了第35届“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的北京代表队名单,比赛将于明年在古城开封进行。同时,他还公布了12名获得首届“晚报杯”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资格的小棋手名单。
北京棋院院长李毅称赞组织者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圆满办赛称得上是“来之不易”。比赛中既看到了多次参赛的“老面孔”,让人感到欣慰;又看到了许多新人,证明北京围棋后继有人。李毅说:“‘晚报杯’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北京围棋在全国要起到模范、标兵、‘领头羊’的作用,也祝旗手们在全国赛中取得好成绩,乐在‘棋’中。”本报记者 陈嘉堃 文并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