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奥运】华夏体育竞技大赏——蹴鞠

古韵奥运

华夏体育竞技大赏

蹴鞠

视频观看

宋代蹴鞠图,《古代风俗百图》

蹴鞠,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蹴鞠,“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是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足球的雏形,也被视为现代足球运动的先驱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蹴鞠不仅仅是贵族与平民同享的娱乐方式,更是军事训练、身体锻炼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与发展

南阳汉画像石蹴鞠图和蹴鞠击鼓图

蹴鞠最初的形式可能较为简单,玩法多样,既有直接对抗的竞赛,也有技巧展示的表演。

《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齐国首都临淄人的生活时说:“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这段话后来也在《史记·苏秦列传》中出现过。这些史料表明,早在战国时期的齐国都城临淄,蹴鞠就已发展成一种在民间广为盛行的娱乐方式。

两汉三国时期,蹴鞠文化进一步发展。娱乐性蹴鞠得以继承,有“康庄驰逐,穷巷踏鞠”“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的记载。另外,出现了表演性蹴鞠,这类“蹴鞠舞”是百戏中的重要节目。汉代开始,蹴鞠除象征“兵势”、有训练武士的作用外,也用于丰富军中生活,使战士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情绪。在东汉李尤的《鞠城铭》中更是出现了竞技性的蹴鞠比赛。

汉代训练军队蹴鞠竞赛图

唐宋时期是蹴鞠发展的黄金时期,蹴鞠技艺更加精湛,规则也更为完善。唐代出现了两种主要的蹴鞠形式:一种是单球门的“筑球”,双方在长方形场地上竞争,设法将球踢入对方的球门;另一种是“白打”,注重技巧展示,不设球门,以表演花式蹴鞠为主,强调个人技术与团队配合。宋代从皇宫内院到平民家庭,都以蹴鞠为乐。元代钱选所绘《宋太祖蹴鞠图》,便是描绘宋太祖赵匡胤与赵炅、赵普等人踢球的场面。市民也常常在御街和横街玩蹴鞠:“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

元·钱选《宋太祖蹴鞠图》

明朝朱元璋称帝之后,传下圣旨,严厉禁止军人蹴鞠。朱元璋的圣旨只能禁止军人,但并不能改变蹴鞠的娱乐性质,也不能禁止民间的蹴鞠活动。明代出现了专门制作鞠的手工业作坊,出售各式各样的鞠(时名为“健色”)。

清代史籍上有关足球活动的记载寥寥无几。满族人曾将其与滑冰结合起来,出现了“冰上蹙鞠”的运动形式。清代中叶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足球的传入,中国传统的蹴鞠活动基本上被欧洲的现代足球所取代,而踢毽子作为“蹴鞠之遗事”(宋高承《事物纪原》),得以继承与发展。

社会与文化影响

清·张为邦、姚文瀚《合画冰嬉图》

蹴鞠不仅仅是一种体育活动,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和文化。在古代,蹴鞠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成为节日庆典、市井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蹴鞠比赛经常在元宵节、端午节等重要节日举行,吸引大量观众,促进了民间的社交互动与文化认同感。

蹴鞠还是军事训练的一部分,古代将领认为蹴鞠能够锻炼士兵的身体素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与战略战术思维。

现代传承与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蹴鞠虽然在中国逐渐被现代足球所取代,但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得到了世界的认可。2004年,国际足联正式确认中国蹴鞠为世界足球运动的最早形式。近年来,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遗产,我国多地举办了蹴鞠文化节、蹴鞠表演赛等活动,通过教育、展览、比赛等形式,让蹴鞠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蹴鞠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不仅展示了古人的体育精神和文化创造力,也为世界足球史增添了浓厚的一笔。它跨越千年的历史,见证了人类对竞技体育的热爱与追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推荐书籍

《蹴鞠》

宋兆麟著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索书号:G843/3030

馆藏地:总馆文献中心

本书对蹴鞠的起源、发展做了较全面的解读。同时,还将有关蹴鞠铜人、蹴鞠绘画、蹴鞠铜镜、鞠球等图片也列入其中,形成图文并茂的读本。文以释图,图以补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海宁市图书馆阅读推广

海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

“文化有约”志愿服务队在您身边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88 世界杯2018赛程表|世界杯晋级|i搜123世界杯搜索导航站|isou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Top